【健康科普】远离坏习惯,别让胃癌“来敲门”
专家简介
王晓辉
王晓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担任美国遗传学会会员,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分会青年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医刊》杂志编委等职务。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选派赴美国西北大学芝加哥纪念医院肿瘤外科进修学习; 2016-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委派前往美国哈佛大学遗传系及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肿瘤外科访学。主要从事消化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十二指肠肿瘤和胰腺肿瘤等)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遗传性恶性肿瘤的家系易感基因的筛查和诊断,癌症晚期所导致的机体恶液质后全身代谢平衡的调节和恢复。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中肿瘤整形技术的应用并获得宣武医院新技术奖;开展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
陕西五套《百姓健康》首播时间:2023年7月21 22日 晚 18:20
江苏泗阳的23岁女大学生刘圆查出胃癌晚期,花一样的年龄,却将从此告别人世。为了给父母留念,她生前和家人拍下一套写真。更在弥留之际,和父母提出她在死后要捐献器官。3个月后,刘圆去世,遗体被运到南京医科大学做科学研究。胃癌,真的很可怕。
1、胃癌年轻化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30万人,且青年人患胃癌的比例在增加,15%患者为40岁以下年轻人。为何会出现这种倾向呢?胃癌年轻化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和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就诊率在提高,从而使胃癌的检出率相应增高;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绝对数增加了,所以患者的人数也较前相对增加。
胃癌已经越来越年轻化,那些三餐不按点吃、暴饮暴食、过度节食、吸烟喝酒的人儿呐,更要时刻打响保“胃”大战!
2、打响保“胃”大战
怎么保护你的胃呢——“三分治,七分养”。胃病都说“三分治 七分养”,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实际的方法。
2.1. 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有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就要进行正规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多数十二指肠溃疡都能得到根治。
2.2.诊断症状的治疗:
经常有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可以使用抑酸药、促进胃肠蠕动的药进行相应治疗。
2.3.预防性治疗:
如果胃镜检查发现有高级别瘤变,为了预防它发展为胃癌,则要做预防性切除。
3、胃病的预防
生活中要注意哪些细节,预防胃病的发生呢?这7种不良习惯一定要改。
3.1. 戒烟酒
烟酒对于肠胃的刺激是最大的。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广泛胃黏膜充血糜烂,甚至溃疡。吸烟不仅对肺不好,对胃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尼古丁进入血液影响胃黏膜血供,不利于胃黏膜的自我修复;此外,烟与酒都会诱发或加重胃溃疡、慢性胃炎。
3.2. 放宽心情
人精神压力过大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液分泌失调、胃黏膜血供减少等。轻者表现为胃口不好,严重者可导致胃溃疡,这可以叫做愁出来的“胃病”。
3.3. 听胃的:吃了不舒服就别吃
比如你吃某些特定食物后容易出现反酸、烧心或胃不适的症状时,下次你就别再惹你的胃了。既然你的胃不喜欢,就别往嘴里塞了,何必让自己难受。
3.4. 讲卫生
讲卫生对于养胃来说,主要指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包括吃饭自己用自己的餐具,饭前洗手等小细节。幽门螺杆菌是很多“胃病”的元凶,不共用餐具是目前预防的现实办法。
3.5. 细嚼慢咽
食物经口腔充分咀嚼后才好在胃里消化,大块食物不易消化,容易产生不适症状。
有不少人因为牙口不好导致吃饭时咀嚼不充分,最终加重胃的消化负担,这该去看看口腔科医生。还有个普遍观点就是喝粥养胃,虽然粥容易消化,但牙口好就没有必要专门喝粥养胃,反而有反流症状的人不宜喝粥。
3.6. 注意药物副作用
容易损伤胃黏膜的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激素(例如强的松、可的松等)、退热、止疼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扑热息痛等)。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7. 及时看病、定期检查
消化系统疾病有时从感受和症状上是很难区分的,隔着肚皮你也看不到。一个胃痛的感受,原因从功能性消化不良到胃癌都有可能。有经验的消化科医生,也要通过检查来最终定性。
所以我们不要随意自我下诊断。一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也没必要整天担心自己有没有发展成胃癌,去复查一下,不就心中有数了嘛。
虽然治疗只占三分,但却是扭转“胃不好”的关键,“七分养”是预防“胃变差”的关键。预防胜于治疗,但预防无法代替治疗。
4.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胃癌年轻化?能不能预防,咱得先看看胃癌的类型。
4.1. 弥漫型胃癌
少部分胃癌的发生,和基因突变有关,称之为弥漫型胃癌。这种胃癌一般都来势汹汹,毫无征兆,预后也不太好。很多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年纪轻轻就患上胃癌的人,基本都是这种弥漫型胃癌。它和烧烤、泡面没啥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运气不好。这个时候可以对可能有遗传家族史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查确认,并预防性地进行全胃切除。 好在弥漫型胃癌只占少数,大多数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肠型胃癌。
4.2. 肠型胃癌
肠型胃癌的发生,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开始,经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发展为肠型胃癌。这个稳步向前的变化过程,通常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起始,要经过 40 年以上的时间,而在这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是可以努力做好预防工作的。
4.3 既然胃癌有迹可循,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根据肠型胃癌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这样采取对策。第一步:非萎缩性胃炎(也叫浅表性胃炎),虽然它是胃癌发生的第一步,但单纯的非萎缩性胃炎,并不会增加胃癌风险。因此,即便被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也不用太担心。如果同时有胃癌家族史、生活在胃癌高发区、胃溃疡等胃癌危险因素: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注意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腌制熏烤及高盐食物;控制体重;不吸烟。第二步:萎缩性胃炎,从萎缩性胃炎开始,就被叫做胃癌「癌前病变」了。如果诊断了萎缩性胃炎:必须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还要定期复查。第三步: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两种,其中不完全型化生更接近胃癌。因此,当不完全型化生出现时,密切进行胃镜监测就很重要。第四步:异型增生(也叫上皮内瘤变或不典型增生),它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其中低级别最终进展为癌的概率为 0~23%,高级别的则为 60~85%,因此:低级别:继续严密进行胃镜监测;高级别:需要进行预防性胃镜下治疗。胃癌,就是最后一步了,如果前面的预防工作做好了,大部分人也许都不会走到这一步。
5. 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哪一阶段该怎么办?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胃癌对我们的影响,有这么几点要注意:
5.1. 基因检测
如果家里有不少于 2 个人患有胃癌,且其中最少有 1 个人确诊为弥漫型胃癌;或者家里有 1 个人在 40 岁以前就确诊弥漫型胃癌。
推荐进行 CDH1 基因检测,如确认突变存在,可以进行胃切除,预防弥漫型胃癌。
5.2.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如果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亲兄弟姐妹)患有胃癌或生活在胃癌高发区,成年后建议检查幽门螺杆菌并治疗。如果胃镜检查发现了胃息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立即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5.3. 胃癌筛查
如果你吸烟、喜欢吃高盐腌制熏烤食物以及属于上面提到的胃癌高危人群,要统一在40 岁后进行胃癌筛查。胃癌的筛查推荐进行幽门螺杆菌和胃蛋白酶原的联合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决定是否进行胃镜检查。
5.4. 吃得健康
多吃新鲜蔬果、控制体重、少吃腌制熏烤及高盐食物、不吸烟。
大家也看到了,胃癌虽然有一些随机的不可控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按「步」就班来发展的。做好我们能够做到的,阻断魔鬼的步伐,是我们应对胃癌的最好办法!